为深入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号召,9月22日至9月26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心组织并开展了2025年度“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周。此次义诊活动旨在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免费、便捷且高效的肿瘤医疗咨询服务,提升社区、农村居民的防癌意识和抗癌能力,进一步推动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行为的养成。

精心组织,筹备周密,确保活动高质高效
活动前期,医务部进行周密的策划与部署,计划开展公共场所义诊、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义诊、走进农村义诊和健康大讲堂。一方面,医院积极响应沈阳市卫健委的部署安排,积极协调东港市中心医院、兴城市人民医院、庄河市中心医院、绥中县医院、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五家医疗机构,由张敬东副院长带队,选派涵盖肺、胃、结直肠、乳腺、肝胆、甲状腺、泌尿、妇科肿瘤及中西医结合科、体检中心等领域的45名资深专家组成强大义诊团队,分组下基层进行义诊。另一方面,医务部与沈抚院区所在地汪家街道紧密沟通,提前通过社区公告、业主群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确保活动信息精准覆盖目标人群,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场面热烈,秩序井然,零距离服务温暖人心
9月26日上午,辽宁省肿瘤医院沈抚院区的李延国、张闻辉、童伟、朱新江、关宁主任医师,李婷、刘静、张洪玉、朴海艳、马建齐副主任医师,武晓彬副主任中医师,林雪君主管医师12位专家走进沈抚示范区汪家街道上、下伯官村开展近4小时的室外义诊。虽然“秋老虎”天气炎热,但专家和居民们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早上八点半,义诊现场便已人头攒动。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引导下,居民们有序排队,根据自身需求在不同专家诊台前咨询问诊。
现场气氛温馨而融洽。专家们耐心倾听每一位居民的病史陈述,细致查阅他们带来的病历和检查报告,并提供专业的诊疗建议和健康指导。医护人员免费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并耐心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许多居民感慨道:“平时去医院挂这些专家的号,不仅要起早排队,而且时间仓促。今天专家来到家门口,问得仔细,讲得明白,这种‘零距离’的关爱真的太贴心了!”
汪家街道办事处丁盛主任赶到义诊现场慰问我院义诊专家,双向交流让温暖具象。他与专家们亲切交谈,了解义诊进展及居民健康需求,感谢专家们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他还询问居民对活动的感受和意见。交流中,丁盛主任与医务部朱新江副主任(主持工作)、体检中心关宁主任深入探讨优化义诊服务,以更好满足居民需求,现场氛围温暖。
9月26日下午,张敬东副院长带领董茜、刘屹主任医师,李岩溪副主任医师,刁彦文、张羽、庞慧婷主治医师,一行7人奔赴东港市中心医院,在医院一楼门诊大厅开展义诊服务,并同当地医生开展深入交流互动。
门诊大厅内,前来咨询问诊的群众络绎不绝。专家们迅速投入工作,以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素养,为每一位患者进行细致检查和问诊。他们认真倾听患者描述症状,仔细查看各项检查报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交流过程中,专家们还就一些疑难病症与当地医生展开热烈讨论,分享最新的医疗理念和临床经验,当地医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整个义诊现场,虽然患者众多,但在医院工作人员的有序引导下,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温暖人心的零距离服务让患者和当地医生都感受到浓浓的关怀。
9月25日上午,医务部组织结直肠外科二病区孙哲、消化内科一病区宿濛、妇科四病区穆鹏主任医师,乳腺内科一病区贾羽丰副主任医师4位专家参加沈阳市卫健委在沈阳皇姑区三台子万象汇开展的大型义诊活动。9月26日上午,医务部选派乳腺内科一病区鄂颖、李欢副主任医师参加大东区卫健委在大东广场开展的义诊。各位专家用专业、仁爱的态度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答疑解惑,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他们始终保持耐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讲解病情,让群众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9月24日下午,医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联合护理部护理志愿服务队,在医院大东院区3号楼负二层放疗候诊区举办“放疗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胸部放疗二病区欧阳杰主管护师带来“为什么一起放疗,只有我皮肤受伤”的主题宣讲。在医院“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周中,医护人员以护理专业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照护能力,给予他们最温暖的陪伴。
本次义诊周活动成果显著,反响热烈,取得了远超预期的社会效益,不仅服务覆盖面广,惠及百姓民生,还搭建沟通桥梁,和谐医患关系。累计接待咨询问诊群众近800人次,免费测量血压、血糖300余人次,发放各类健康宣传资料1000余份。活动切实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本次“家门口的专家,零距离的关爱”义诊活动周的成功举办,是服务百姓健康的一次生动实践。它充分证明,将健康服务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渴望是长期存在的。未来,医院将认真总结本次活动经验,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服务机制,让“零距离的关爱”常态化、持续化,真正成为守护千家万户健康的坚实屏障,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